上海首届未来媒体人创意实践活动今日启动

时间:2021-06-19 00:36       来源: 未知
当我们逐渐认识到应试教育的缺陷和误区,该如何走出“填鸭”和“题海”?当我们的家长和孩子看到了更多未来的选择,是否还会把奥数和成绩放在唯一的位置?作为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素养,尤其是新媒介素养的价值在哪里?今天下午,上海首届未来媒体人创意实践活动将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主办单位为新闻晨报&周到,协办单位为好未来。活动特邀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周葆华、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静教院附校校长张人利、民办立达中学校长盛雅萍、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担任“上海首届未来媒体人创意实践活动命题评审团”成员。日前,晨报记者走进6所学校对6位名师名校长进行了采访。今天下午,他们也将来到现场,共同启动这场活动,并揭晓题目。教育不是为了一场场考试有了更多的选择,孩子们就不会小学拼奥数了。采访中,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讲述了一件发生在身边、让他很痛心的事情。“我的钟点工,也在另外一户人家打工,打了20年。这家的孩子,3岁起她就带着,为了考上清华北大,爸爸妈妈给他很大的压力,除了睡觉,大多时间都在刷题、补课。孩子说有点不舒服,家长也不在意。最近,查出来得了肠癌!医生说,你们来晚了……原来,他连大便的时间都没有!身体不舒服了,也不去看病。“讲到这里,黄玉峰不禁扼腕:“这么好的学生,以后应该有很好的发展,为什么非清华北大不可?”黄玉峰认为,现在教育主要的问题是为了应试而学习。“读书为了什么?读书为了提高素质——享受幸福和快乐的素质。所以,学习首先是修炼自己,其次是对社会有奉献。”“一个人的成功主要是做人的成功,而不是考上了什么学校。”黄玉峰表示,人生教育有两个维度,不仅关心你的今天,更关心你的明天、后天,这是纵向的维度;不仅关心你的分数,更关心你作为人的和谐发展、健康成长,关心你精神的富足和终身的幸福,这是横向的维度。最终培养他们成为一个能享受幸福,或者有享受幸福素养的人。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则告诉记者,自己从上海纽约大学的中国学生身上看到了中小学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上所做的努力,但是,高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制约,以学科为界,以知识为重。“所以,教育观念要改变。我们的学生和学生家长要意识到,教育的目标不是为了应对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不是为了竞争进入一个好中学、好大学,找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而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时间,体现人生价值,享受成长的愉悦,做一个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人。”静教院附校校长张人利表示,除了学校,社会上的一些纯公益的活动可以有更多,“如果我们全社会都有这样的意识,用自己领域的内容去影响学生,让学生提前有职业上的认知,以后学生的选择范围就会更大,而不是所有人在小学阶段就去拼奥数”。如何培养孩子综合素养所谓素养,实际上就是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带得出去的东西。在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缺陷和误区后,现在的中小学也在做着各种各样的革新和努力,着力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张人利倡导“绿色升学率”的办学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他认为,所谓素养,实际上就是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带得出去的东西。“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归根到底是校长、教师理念的转变。知道我们为谁培养人,培养怎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在这方面,学校过去确实有欠缺,不过我们正在进行课程改革。”张人利介绍,静教院附校有大量的学生介入到调研活动中,“比如,我们有一个六年级学生的团队,对学校的很多热点问题进行了调研,其中涉及多方面的能力,包括怎么出问卷,调查哪些人,抽样怎么抽,最后怎么表达”。民办立达中学校长盛雅萍介绍,通过特有的四立课程(立德、立智、立能、立身),跨学科教学以及特色项目、课题研究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品质,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信息技术能力等综合素质和媒介素养。尤其是对接新中考政策,立达更加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开设“无人机”、“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类课程和“诸子百家”、“中国传统文化”等人文社科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需求,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介绍,学校一直很注重引导学生信息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既培养了孩子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又能在跨学科的领域中,有综合的实践。“你可以打游戏,但你要打你自己设计的游戏。我们有一个孩子,他的作品被放在苹果年度新品发布会上,他所做的游戏是太空垃圾收集站。要编制这款游戏,就要有编程、外语、美观设计等综合能力。”吴蓉瑾说,在卢湾一中心有很多这样的好苗子,整个学校的导向,就是让孩子觉得,只要我有奇思妙想,有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就会给我提供不同级别的、适合我们能力的学习内容,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长点。在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黄玉峰大力倡导“人生教育,君子养成”,“未来媒体人的素养,和我们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培养一个有独立精神的人,还要有很广的知识面”。新媒介素养:懂网用网驭网让孩子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未来如果不当记者,不当媒体人,“媒介素养”还有什么作用?对此,复旦新闻学院副院长周葆华表示,现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和整个社会的运转都和媒介息息相关,不是我们依托媒介生活,而是我们就生活在媒介中。“因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好的媒介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不但需要对媒体有良好的使用、思考、分析的能力,还要参与到媒体生产中去。”周葆华认为,在ugc(用户生产内容)、web2.0时代,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内容生产工具,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我们怎样运用好的传播平台和传播工具,去焕发我们的创造力,生产好的内容,已经成为公民媒体素养的重要体现,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参与社会,贡献智慧和能力的非常好的方式。”盛雅萍说,在当今这样一个新媒体时代,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新媒介素养的具备显得十分重要,包括选择判断的能力,理解评价的能力,敢于质疑的能力以及善于创造和制作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懂网用网驭网的能力和水平。这些新媒介素养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而这种素养的培育和养成,毫无疑问应该是从小开始的。”“媒体人要努力的方向,也是每个学生需要努力的方向。实际上,媒体人是未来人才的一个组成部分,媒体素养也是未来人才素养的重要部分。”俞立中说,或许参与这次未来媒体人创意实践活动的学生,将来真的成了媒体人,也许很多人不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是通过这个过程,他能了解到,我要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人,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参考资料